免费【分享】财经大佬牛人故事,网红背后的故事,不学你就输了!
内容摘要:他种过地,养过猪,当过小商贩。00年做期货,九年亏三百万。后来调整思路,从5万起步,18个月盈利1.2亿。他是傅海棠,一位农民期货投资人。
【温馨提示】您正在阅读的是关于【黄金交易高手】的内容,本文由牛人网知名财经作者整理编写。
本文《期货大佬傅海棠:从5万到1.2亿只用一年半》有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分钟
本文将带大家了解:“期货大佬傅海棠:从5万到1.2亿只用一年半?”等相关问题的解读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期货投资者!
他种过地,养过猪,当过小商贩。00年做期货,九年亏三百万。后来调整思路,从5万起步,18个月盈利1.2亿。他是傅海棠,一位农民期货投资人。
记者第一次见到傅海棠的时候,他正在和朋友在上海浦东一个酒店里的饭桌上讨论生猪周期。讲起养猪来,他头头是道。
傅海棠从事期货行业已经十六年了,目前管理着七个亿左右的自有资金。在此之前,他在农村养了六年猪,进入期货行业,缘于一次去亲戚家串门。
他说1996年前后他亲戚家串门,在亲戚家的客厅地上,有一张破的杂志,亲戚正好这段时间正好出去了,他自己在屋里待着无聊,突然看见脚底下有一张破的杂志,就捡起来一看,有一个期货,介绍期货的一个栏目。期货对于当时还是农民来说的傅海棠显得十分的陌生又新奇,他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比较注意做期货这个事情。
由于此前傅海棠在农闲期间十里八村贩卖过粮食,他觉得做期货跟贩卖粮食的道理一样,预计明年粮食可能涨价,就囤积一点,等明年价格涨上去再出售就可以获利。傅海棠以前就有这个强烈的想法,可是基于本钱小,底子薄,没法做。当他看到“期货”两个字的时候感到很兴奋,这就解决了本钱小的问题,以小搏大,放大了20倍的资金。
996年的济宁,甭说期货公司,就是证券公司营业部也没有几家。机缘巧合,一直到了四年之后,傅海棠终于开了期盼已久的期货账户。
当时他还在养猪,和一位卖饲料老板比较熟悉,闲聊间知道他在做股票,傅海棠一看他做股票,就向这位老板打听问济宁哪里有做期货的地方,就这样傅海棠拿着东拼西凑来的五万块钱一头扎进了期货市场。然而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五万块钱全亏光了。在这个过程中,一直持续到了2009年以前,他总共亏损了大概有五十万左右。又加上他代亲戚打理一些帐户,本身没有赚钱的,他还承诺每年给他们20%到30%的盈利。加上他自己又以每年12%的年息借着外债。就这样算下来,经过前九年的时间,加上亏损的五十万左右,他入市九年总共负债就将近三百万。对于当时还是农民的傅海棠负债三百万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他向记者坦言,当时压力可想而知是很大的,死的想法都有了,就感觉活不下去了。
那段时间,傅海棠的日子并不好过,前些年的积累早已赔光了不算,还负债累累。这个时候,距离他家几十公里之外的金乡县成立了大蒜电子盘交易市场,十分红火。他想去碰碰运气,由于仅剩下的五万块本金可能是他最后的机会,那时他并没有鲁莽入市,而是决定先去大蒜产地调研一下,亏了三百万的傅海棠能否绝地反击?我们接着来看傅海棠的投资故事。
傅海棠从2000年开始进入期货市场,第九个年头之后,也就是2009年,他终于从期货市场上赚到了六百万,有了这些资金垫底,此时的傅海棠做起投资来显然有了底气,此时他的视野开始从三十里之内的金乡大蒜转向了三百里之外的郑州棉花期货。
傅海棠最早村里一个结婚的,他的邻居就傅海棠让去帮忙,农村都是这样。当天结完婚以后,喜事办了以后,邻居有个亲家让傅海棠去送他去。傅海棠当时有个车,就义不容辞帮忙办了这件事。正好那人在的乡镇是棉花主产区。傅海棠就向他打听,打听棉花种植情况。那人就说他今年少种一半。 从那以后,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减少,引起了傅海棠的重视。由于之前断断续续赔了九年,刚刚赚点钱,此时的傅海棠对于做多棉花期货交易仍然十分谨慎。
傅海棠再去进一步核实,其他棉花主产区是不是这个情况。经过后来的核实,通过各种渠道,基本情况属实,当然幅度可能有大有小,有50%的,甚至个别的有70%的,还有20%的。
得到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减少这个消息之后,傅海棠暗自窃喜,他认为做多棉花的机会来了。当时棉花期货已经有了一波上涨,又鉴于之前在期货市场有过冲动赔钱的经历,这次他并没有急于出手,而是先平仓,锁定此前收益,然后开着车去了山东德州。
傅海棠说当时他有个奇瑞的小汽车,一般在周末不交易的时候,一到周六早晨就开着车,他都到大蒜主产区到处去考察。一般去河南的中牟、杞县,江苏的邳州,山东的金乡和聊城的茌平,这都是大蒜主产区。济南有个商河县,山东有个苍山县。大概就这几个地方。傅海棠说的这些地方,他几乎每个乡镇都走遍了。
傅海棠本身就是农民,又有以前走村串户收毛皮做小买卖的经历,很容易和当地农民打成一片。田间地头,见了蒜农便去上前聊上一聊。
傅海棠说那个时候蒜农的积极性不高,旱了不浇水,长草也不去拔草,感觉没有希望,长好长坏一个样。长好还不如长坏,长好了还得多出力气,也不卖钱。谁长得好谁亏钱越多,死了算了也不用再管它了。因为还得雇人挖蒜,还得花钱,不够工钱,所以死光光了就不用再亏了。当时就明显感觉到蒜农的这个大蒜管理跟不上,灰心丧气,前途一片黑暗。
傅海棠了解到那个时候大蒜最便宜的时候每市斤七分钱,用来出口的蒜也不过每市斤一毛二分钱,而那个时候金乡地区的大蒜储藏费是每市斤一毛五分钱,也就意味着,大蒜卖出的钱还不够交冷库储藏费的。这就造成了当时不少大蒜贸易商将蒜丢到冷库里,人跑路了。
傅海棠说有些库存大蒜卖的钱不够交冷库费,租冷库费,因为大部分储存商都是租的冷库。还有很极端的情况,亏得倾家荡产了,很惨。 傅海棠觉得大蒜价格已经到了一个底部,不能再低了。当时大蒜电子盘的价格是每吨860元,而大蒜现货是每吨200元左右,当时的市场情况下,大多数人都觉得大蒜电子盘价格还会下跌,而傅海棠却满仓做多。
傅海棠一看这个事,觉得肯定是不可持续的,跌得有多深,涨得就有多高嘛,这是万古不变的规律。也应了那句话,有一句话叫物极必反。到了2009年由预期所发生,大行情如期就而至了。结果大蒜从一毛,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库存老蒜涨到三块。当年新产的2009年的大蒜,涨到五块,库外蒜。他就抓住了这个历史性的大机遇,从五万,三个月就做到六百万。
傅海棠说,这个棉农的预期,7块的籽棉,就折合皮棉,就是到每吨三万三到三万五左右,当时棉花还不到两万,期货上。就是这样一折算的话,大概那折算的皮棉就得每吨三万三到三万五,所以棉农的预期很准确,最后果然现货的皮棉就涨到每吨三万三到三万五左右,所以棉农真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呀,虽然别看那个农民文化这个水平不高,他的智慧也高的。一共从大蒜到棉花行情的结束,十八个月。
记者:十八个月之内从多少赚到多少?
傅海棠:五万赚到一点二亿。
以上就是有关期货大佬傅海棠:从5万到1.2亿只用一年半 内容的解读,欢迎投稿。
版权声明:本文由 周培源 原创,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期货大佬傅海棠:从5万到1.2亿只用一年半》》:http://www.jygaos.cn/dl/611.html 请保留本文链接。
温馨提示:图片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刘福厚:62年出生,期货大佬,内蒙古鄂尔多斯兴万福集团董事长,当地成功的企业家,有很高威望,从事钢材以及粮食现货贸易多年2008年接触期货市场,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实现盈利,现在已经暂停实业经营,全身心转战期货市场。
在这场资本市场的空前多空对决中,时年28岁的魏东、29岁的袁宝璟、34岁的周正毅以及30岁的刘汉,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之后“称霸一方”,成为各地有头有脸的人物。然而,谁又曾想到,若干年后,其中的多数人却以悲惨的方式谢幕。
期货高手谈外汇:散户交易有很大优势的,因为小资金的唯一优势就是灵活。T+0交易可以回避隔夜风险(时间缺口)和降低交易成本;多空双向交易提供了充足的交易良机;还有保证金的杠杆作用。